氫能被認為是解決能源領域碳排放問題的重要能源類型,不僅如此,將氫能應用于冶金、發電等領域將會給整個工業和社會帶來一場綠色能源革命。國際能源署數據顯示:要實現氣候目標,每年需要2.2億噸氫,這些氫要從何而來?
灰氫肯定首先被排除了,因為一公斤氫產生10公斤二氧化碳,藍氫因為CCUS技術限制,也不屬于目標范圍,***碳環保的綠氫被選中。(制1公斤氫產10公斤二氧化碳!揭秘氫能背后的發展困局?。?/p>
當氫能與可再生能源結合時,電解槽被認為是產生綠色氫的關鍵技術。因為該過程將水轉化為氫和氧分子,不僅為創造清潔能源載體提供了基礎,還為氧提供了基礎,而氧又可用于許多其他目的,如醫療領域、加工領域等。當人們欣喜若狂發現,電解槽制綠氫的發展之路的時候,有人又突然提出一個問題——我們做了足夠的工作來支持綠氫的生產了么?
電解槽發展速度有點慢
電解槽是制綠氫的重要設備,其產能將直接影響綠氫發展速度,但從現有數據看,世界范圍內的電解槽裝機量依然少得可憐,如果不進行大規模擴產和技術革新,想要通過制造綠氫減少能源領域的二氧化碳排放就是一句空談。
根據國際能源署氫項目數據顯示:全球氫需求到2030年裝機容量將達到54GW。那么我們制造綠氫的重要的電解槽的產能又怎樣呢?
Rystad Energy的***研究顯示,2020年全年新增產能只有0.04GW,2021年,隨著各國對于氫能產業的大力扶持,新增電解槽的裝機只有0.8GW。根據業內人士測算,目前電解槽產能,年產氫量約為12.96萬噸,如果按每年2.2億噸的氫能需求中有一半兒用電解槽制綠氫,大約電解槽的裝機也需要1千萬吉瓦。以2020年和2021年電解槽19倍的增速看,未來實現目標依然是非常難的。
根據國際能源署的氫項目數據庫資料顯示:到2030年,全球安裝的電解槽容量將達到54GW。距離實現目標還有不到八年的時間,電解槽的產能能否追上預期目標,很難說。
很明顯,當前電解槽的產能是不足以支持綠氫發展的遠大目標規模的。氫氣產量需要增加,生產技術的規模也需要同步提高,以確保滿足脫碳社會所需的數量,并創造規?;瘹錃馐袌?。
但不得不說,其中困難重重。